回字紋因為其形狀像漢字中的“回”字,所以稱之為回字紋。如果你在生活中留心,就會發現身邊許多回紋的裝飾紋樣:布匹上面的正反回紋,瓷器上面的單回紋,就連諾基亞新出的一款手機鍵盤也采用了回字形的設計,回紋在古典家具上面的運用之處就更枚不勝舉了?;丶y作為一種傳統的裝飾紋飾,經歷數百數千年的演變,仍然深受人們的歡迎
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和商周青銅時代的青銅器上,回字紋還是一種十分流行的裝飾紋樣,青銅器上的回紋身影一般出現在青銅器頸、腹、足等位置,做為地紋來烘托主紋,也有直接用回字紋做主要裝飾紋樣單獨出現在器物的頸部和足部位置的情況。商代是回字紋開始大規模興盛的時代,作為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紋樣,回字紋以它簡樸凝練的風格使得青銅器祭祀禮器更具莊嚴、厚重之感。到了商末周初,由回字紋產生的豐富變化形成幾種變體的新型裝飾紋樣,如曲折樣式、三角樣式、鉤連樣式等
回字紋由單體回紋以間斷排列的形式組成邊飾,有的回紋呈規矩的方形,有的為減筆式回紋,有的回紋以變形手法繪制。入明后,回紋改變其原來獨立單體間斷排列形式為一正一反兩方相連的回紋邊飾。明永樂時期,回紋邊飾以兩方相連為主,同時,又出現一筆環連的回紋邊飾。明宣德以后,除少數回紋仍作一正一反的兩方相連外,多數回紋呈整圈一筆環連式,并延續至清末。